现在是:
广告热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陆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重庆在线 > 资讯 > >正文内容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23 04:09:54 阅读:-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华为nova7系列发布了,这是它的正常节奏,不算早也不算晚。但在华为最早的规划中,它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就应该有一波预热了,回望一下时间,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来得这么早,这是因为nova7系列上将要搭载华为为这个档位产品量身定做的麒麟985处理器。如此一来,就让我对这款聚焦线下市场的典型机种兴趣瞬间大了很多,量身定做的“全新”平台,不仅代表麒麟处理器产品线的再次细分和扩展,更代表着nova系列本身市场锚点的准确定位……

此消彼涨,平衡塑造

之前在写华为nova6 5G的体验文时,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可以给nova选择的平台选择并不多,毕竟5G刚刚开始。目前海思阵营用于5G终端的完全体还只有麒麟990,在2019年人气爆棚的麒麟810,目前还是跑在4G平台上……”是的,我这种“键盘侠”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华为岂能不知道?其实华为看到这样的问题更早:早在2018年麒麟970那一代的时候,这款性能出众的经典处理器就已经出现了使用机型跨度过大的问题:上到Mate 10系列,P20,下到nova 3,荣耀Note 10,从5000多元的旗舰到2000多元的中端,清一色儿的麒麟970,看上去非常“豪横”,但这不仅不利于华为产品布局,同样也让消费者变得很困惑。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所以,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华为就已经开始着手麒麟985这款芯片的定义和设计了,当然,同期上马的还有麒麟820(本次发布的nova7 SE就是采用的这款芯片),也就是我们今年看到的这枚神U——提前一年半到两年定义与设计一款芯片,是业内通用的做法。老规矩,要说芯片,肯定要罗列参数了:

·三丛集1+3+4架构,一枚A76超级大核频率为2.58GHz,3枚A76大核主频为2.4GHz,4枚A55核心主频为1.8GHz;

·ARM Mali-G77 GPU,8核心;

·华为自研达芬奇架构NPU,1大核心+1微核心架构;

·华为自研ISP 5.0,支持BM3D图形降噪,支持双域视频降噪;

·华为自研Balong 5G Modem,支持BWP(Bandwidth Part)技术,大幅度降低5G网络下终端的功耗;

·7nm工艺制程。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看完麒麟985的基本参数,再来回顾一下麒麟990 5G的主要参数:2+2+4三丛集架构,频率分别为两枚2.86GHz A76超级大核、两枚2.36GHz A76大核和4枚1.95GHz A55核心;GPU为ARM Mali-G76,16核心,主频为700MHz,其他方面基本一样。从这方面来看,麒麟985的CPU性能应该是略逊于麒麟990 5G(包括麒麟990 4G)——后者的CPU参数为2.86GHz+2.09GHz+1.86GHz,主要区别体现在超级大核的主频上。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最让我兴趣大增的还是麒麟985所搭载的Mali-G77MP8 GPU了。还记得去年麒麟990发布之时,没能搭载A77+G77这双77组合成为一个遗憾,随后华为公司Fellow艾伟的解释也倒是能让人理解。不过半年多点的时间,麒麟985就携Mali-G77而来,将这个遗憾补上了一半。就算是这只是一个8核心的组合,但鉴于Mail-G77是ARM坚持多年Bifrost架构之后,转向Valhall架构的首款作品,它的表现还是很值得期待的,特别是和Mali-G76相比,Mali-G77的能效和面积密度提升了30%,GPU机器学习的负载性能提升了60%,性能更是有40%的提升,在频率设定上,麒麟985则对比麒麟990做了小幅度的提升,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麒麟985的跑分能力大约相当于麒麟990旗舰平台的七八成,已经算很强了,但因为核心数少了很多,能效比进一步得到了保证。

除去CPU、GPU和AI性能对比麒麟990 5G,做了外科手术刀式的精准区隔之外,麒麟985在ISP影像能力以及5G通信能力上却是没有省功夫,全部采用与麒麟990 5G的同等配置,这一点上就非常厚道了。从已经运用了麒麟990 5G芯片的Mate 30系列的实际表现来看,这几个模组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更何况还有随P40 Pro一起推出的XD Fusion超清图像引擎。最后就是制程:麒麟985采用了TSMC(台积电)的7nm制程,这对于控制成本是有好处的。另外,这次nova7系列在内存和存储搭配上还是采用了较保守的策略,主要原因也是考虑到机身内部结构堆叠因素,一切为了机身的轻薄所做出的取舍。

好了,掰指头算算,绝大部分麒麟990 5G上值得一提的卖点,麒麟985也基本上都套在了自己身上,更还有Mali-G77这个特性,更是很多对芯片性能有着极大兴趣的消费者所关注的。因此从人气上来看,麒麟985是绝对不弱的。只不过,在麒麟985推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在评价:对比麒麟820,麒麟985的性能充其量算是麒麟820+,这样的划分是不是有误差?

的确,是有误差,但这个误差并非来自麒麟985,而是麒麟820。因为前者的规划定位是要精准地介于麒麟980和麒麟990之间,而后者的规划定位则是要大幅度拉开和麒麟810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因为起始标定芯片本身太猛,也可能是对“大幅度”这三个字有点“误解”,最后流片的结果就是麒麟820用力过猛,完美接过了麒麟810“神U”的标签——之于晚一步登场的麒麟985,这也算是个“黑天鹅”事件吧。这也难怪在搭载麒麟820首款机型荣耀30S发布会上,荣耀总裁赵明会有“麒麟820会使用很长时间”的说法。按这个方式理解,未来麒麟9系列两款处理器的更新速度,可能会比8系列来得更快更早。

但是,众所周知,只靠一枚芯片,是不足以拉开终端之间的差距的,还有其他很多配置与因素可以决定终端的定位。在华为内部,麒麟820平台主要面向的是价位区间在2000元~2500元这个档位,而麒麟985的使命,则是面向3000元以上区间的终端所要提供的基础体验。比如要有最强的5G体验,能满足XD Fusion绝大部分的运算需求,在进行主流大型游戏时,要能满帧运行,且抖动率要低于0.5,另外,还必须是低能耗高效能,即使不使用大容量电池也要比竞品更加省电……

取舍有度,进退自如

有一句话我是经常挂在嘴上的:“平台的能力决定终端的能力”,作为给nova7这个档位机型量身定做的芯片,在精确定义了麒麟985这个处理器平台的能力之后,那么nova7本身的特性定义又如何展开,如何相得益彰地去规划一款机型呢?那就让我们换个角度来增加些知识点吧……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经过了三年多的发展,nova系列终于在nova5那一代迎来了爆发,这样的事实也证明了:广袤的线下市场与年轻消费群体两个要素互为作用,其潜力是巨大的。所以,现在华为对于nova系列的定义就是:不只要针对数码产品爱好者做手机,同样也要面向人群庞大的普通消费者做手机,特别是90后和00后这种新兴的消费群体,他们有自信,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所以,华为希望通过nova系列,向他们提供有“最好的外观,合适的性能,更好用更好玩”的产品,“拍照好,充电快,甚至还有连P系列都没有的首发功能”,这些都成为了nova系列的规划方向。

nova7系列首先让我关注的一点,就是它们的重量参数很醒目:nova7的重量约为180g,屏幕略大一些的nova7 Pro更是略轻一点,约为178g,放在现在采用旗舰级别处理器的5G手机中,的确算是很轻巧了。那么nova7系列为什么能做到这点,而在半年之前上市的nova6 5G却不行(212g)?为什么屏幕更大,配置更高的nova7 Pro还能做到更轻,两个系列上市时间差别不大,但这方面的区别为什么这么大?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产品周期决定。nova6 5G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占领第一波5G产品的市场,同时强悍的自拍功能,需要有足够的AI算力支持,因此必须要用到麒麟990的NPU。但是因为麒麟990 5G采用的7nm EUV工艺有产量上限,所以nova6 5G不得不采用麒麟990+巴龙5000的拼板方案。这样的选择,就造成nova6 5G无论是结构设计、散热器件,以及对应功耗的大容量电池等都更复杂,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带来了nova6 5G最后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在其他采用拼板方案的旗舰机上也能看到。而采用麒麟985 SoC平台的nova7就没有了这样的限制,所以处理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成本。只要在结构件上投入更多的成本,就能实现“大力出奇迹”的效果。对比nova7,nova7 Pro多出了潜望式长焦模组,机身还是握持感更好的楔形设计,所以在结构件的选择上比nova7更考究。但不用担心的是,nova7全系列都采用了金属中框和玻璃后盖,在机身坚固性和耐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

因为产品定位和宣发方面的原因,nova系列向来都是强调前置而弱化后置,所以关于后置摄像头的很多内容我只能略去不提。但需要提及的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XD Fusion,既然麒麟985在算力上做了这么多储备,又如何在nova 7系列上释放呢?初期上市的nova 7系列,主要是将XD Fusion运用在长焦模组的成像上,而随着后期版本升级的推进,nova系列向来重视的前置影像也将逐步加载XD Fusion的能力,从而在自拍表现上越来越好,值得期待。另外在屏幕的选择上,因为nova7系列本身定位是量能非常大的线下产品,基于供应链能力的原因,在这方面是稳为主,比如nova7就全部采用来自三星的刚性OLED显示屏以保证供应。

当前5G终端都存在5G网络下功耗偏大的问题,在这方面,搭载4000mAh容量电池的nova7是否有信心呢?对此华为方面表示,nova7这个容量级别的电池,在5G各种应用场景下的能耗测试结果普遍比拼板方案要好20%左右,所以4000mAh在理论上会达成友商搭载更大容量电池的续航表现。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以NSA方式部署为主的5G网络下,nova7还能保证有更好的网络响应。基于华为对5G协议和基站能力的深度解读,在NSA网络下,加持麒麟985的nova7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支持,可以分析基站的负载情况选择接入而不是仅仅根据信号强度来选网,所以在5G网络的驻留率和时延上都会更好——当然,这个得要实际体验才知道。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除去这些技术流取向的描述之外,关于nova7的一些其他亮点也是需要提及的。极致轻薄的机身带来了非常舒适的握持手感,在这样的前提下,它却继承了来自P30 Pro的潜望式长焦模组,带来自由度更好的影像体验;其前置摄像头具备自动追焦功能,这在其他很多手机上是比较少见的;这次nova7系列配合华为人气真无线蓝牙耳机FreeBuds 3,在录制视频时可以实现更好的拾音效果,这点对于Vlog爱好者可是一个大大的福音,因为这个应用场景下,手机本身话筒的效果仅算是差强人意,配个第三方设备又太累赘——这个功能是nova7系列首发,连刚上市不久的P系列都没有这个待遇,也算是特别的福利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华为对于nova 7系列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nova7系列将很多心思与功夫,都花在了那些需要消费者上手体验,且感受明显的特性打造上,依托于华为庞大的线下渠道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步入门店亲身感知从而做出购买决定,这是它最重要的使命。相比之下,在极致纸面性能的追求上,nova7和它搭载的麒麟985却要克制得多。不过有意思的是,按这样的思路延伸下去,未来搞不好华为Mate/P/nova等系列的手机,都会有不同级别的麒麟处理器与之对应。真是这样,除了感叹华为整个供应链的“刀法”精确之外,还不得不说一句:“自家做芯片,发挥空间真的是太大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今年nova系列可能不会考虑推出i/e后缀的产品,会让产品线更精简,可能华为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消费者的认知不清。其实我觉得这背后还有个原因:5G初期,5G终端的价格下沉还没有到来,就没有必要再用新的4G产品来给自己徒增压力,而这个价格下沉的任务,就要交给还没亮相的麒麟7系列5G平台来完成……

写在最后

“刀法”精准,收放自如,华为nova7系列和它的知识点

线上线下市场融合,是整个业界一直在观察、在讨论、也在试探的热点,无论是产品定义还是渠道策略,都是这样。不过就业界的观察来看,线上一定是未来,但什么时候完全到来却没有清晰的时间表——哪怕有今年疫情这个强力的触发点,更何况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中,还更喜欢人际关系这一环,也许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这个消费习惯才会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改变到来之前,类似于麒麟985和nova7这样的平台与产品规划故事,还会上演很多——两个类型的市场是不能兼得的,在价格与功能定义两个方面,精确的“刀法”和取舍之道太重要了。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时尚周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营销服务 - XML地图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TXT
Copyright.2002-2019 重庆在线 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