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非遗展传统,匠心传文化”重庆綦江团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播放、讲解文物视频)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綦江,这座被历史温柔以待的古城,江水悠悠,古韵悠长。初夏时节,一缕文化的清风悄然拂过,由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精心组建的“非遗展传统,匠心传文化”綦江团队,在綦江老年病防治医院托管班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播撒下了一粒粒名为“非遗”的种子,以文化为主题,编织了一场关于文物与传承的诗意篇章。7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文化传承綦江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携手医院,为托管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特别课程,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文脉绵延不断,文化传承犹如不绝的纽带,将历史的深邃与未来的辉煌紧密相连,而青少年便是贯穿古今文化的主体。活动当天,托管班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团队志愿者们早早地准备好了,大屏幕展出的各式各样文物图片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课程开始前,志愿者们通过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文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做好了铺垫。
在课堂上,志愿者从文物的概念、文物的分类、为什么要进行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的经典案例四个方面来讲解,在生动的课堂的讲解中,同学们积极的与志愿者老师互动,用稚嫩的声音抛出一个个问题,“什么是文物呀?”“青铜器算文物吗?”在师生的问答中与古老的智慧有了跨时空的对话。
(图为小朋友向志愿者提问)
(图为志愿者解答孩子们的疑问)
随着课程的深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互动体验项目逐一展开。在“文物修理”工作坊里,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彩笔在纸上缓缓落下,画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文物图像。
(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
(图为小朋友认真画画)
夕阳落下,本次文物保护课程也缓缓落下帷幕。但孩子们心中的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却如同綦江水一般,源远流长,永不干涸。志愿者们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文化播种,定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待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之花。
在綦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非遗文化的光芒正熠熠生辉,它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更照亮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新篇章。
活动现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志愿者的谆谆教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非遗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并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图为小朋友们观看文物视频)
此次“非遗展传统,匠心传文化”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綦江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匠人精神的平台。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小朋友认真听讲)
撰稿人:姚思媛、田静珊
图片:袁志浩、刘晓琴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旗龙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